近年来,寨根乡始终以党建为引领,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以共建共治共享为格局,深化“五治融合”,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路子,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政治强基础,激发治理活力。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牵头抓总、统筹协调、督办落实等作用,出台了寨根乡乡村治理《实施方案》、《年度工作要点》和《网格员管理办法及考评细则》,将乡、村、组156名干部和289名党员充实到全乡82个网格之中,由包村干部任网格长,包组村干部和村民小组长任网格员,实行“人到格中去、事在格中办、难在网中解”的覆盖格局,通过触角下延机制,实现对辖区全方位、全覆盖、无缝隙管理,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优势。
自治聚人心,壮大治理力量。组织引导老党员、新乡贤、致富带头人、退休村干等力量传递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理念,激发群众由治理“对象”转向治理“主体”;修订完善村规民约,健全村民议事会、道德评议会、禁赌禁毒会、红白理事会“四会”组织,做到村村有理事,组组有会员,形成群策群力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局面。
寨根乡赛岭村党支部组织召开村民议事会
有事敞开说,大家共议事。让村民当家作主,监督指导工作、调解民事纠纷、传播乡风文明,形成“小事不出村、矛盾不上交”的基层治理良好局面,激发了乡村治理新活力。
法治做基础,筑牢“底线红线”。寨根乡把学法、用法作为法治保障的前提和基础,每村培训5—7人法律明白人,组织吸纳群众力量参与普法教育机制,整合公安、司法、综治中心等部门,深入开展平安建设大宣传、矛盾纠纷大化解、村情民意大走访、法律“五进”等活动,全面开展“政法干警送服务”、“律师四进”活动,实现“一村一警一法律顾问”全覆盖,形成完备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,引导群众自觉把法律作为基本行为准则,依靠法治定纷止争。
寨根乡平安建设专题宣传活动
全年开展普法、反电信网络诈骗、反邪教、禁毒禁赌等各类讲座17场次,发放宣传彩页6000余份,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1起,组织开展开展法律服务活动18场次,现场解答法律有关问题39个,帮助群众排忧解难,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一线。
数治做支撑,提升治理效能。以雪亮工程和“智安小区”建设为抓手,以实现“全域覆盖、全网共享、全时可用、全程可控”为目标,累计接通视频探头133路,采集输入信息9000余条,实现重点部位、场所监控全覆盖,人员、房屋全明晰。
德治厚底蕴,涵养文明乡风。“身边人讲身边事,身边事教身边人”,寨根乡坚持以文养德,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和乡村光荣榜评选活动,创建基层德治新举措,有序推进特色乡土文化建设,为乡村治理凝聚崇德向善的正能量。
界牌村85岁的老党员、老支部书记陈儒贵自费建成村民休闲服务中心,并结合亲身经历积极参与百姓宣讲活动,告诉后辈一定要感党恩、听党话、跟党走。
方庄村积极探索构建“祠堂+德治”新载体,活跃拓展祠堂功能,深挖家风家训、乡愁文化、民俗文化、孝善敬老等乡村文化基因,在讲好方庄故事的同时,赋予新时代祠堂文明教化、文化惠民、村民议事等新的内涵和使命。
寨根乡寨根村市级非遗文化滚档子表演
非遗文化是乡土文化的优秀代表,也是塑造乡村德治氛围、提振群众精气神的有力载体。寨根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“滚档子”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艺小分队定期开演,宣传乡村振兴、脱贫攻坚、平安创建、疫情防控等各项惠民政策,在传承中擦亮非遗品牌。
“行百里者半九十”,对待基层社会治理,寨根乡时刻保持状态“满格”,着力构建政治有力度、自治有广度、法治有深度、数治有精度、德治有温度的融合治理新格局,努力绘好德业相劝、过失相规、守望相助、患难相恤的乡村治理人文图景。(张瀚文)
(中国广西网责任编辑: 何潜彬)